歡迎瀏覽CCLE教育后勤展覽會官方網站
CCLE第九屆中國教育后勤展覽會 倒計時:0 天
日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提出并歸口管理的《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下發。
規范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多家單位共同起草,旨在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2.0發展中,應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的發展需求,結合高等學校信息化發展實際,以標準規范促進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指導全國各高等學校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營造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教學環境,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服務水平,提升科學決策和教育治理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規范給出了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組成,規定了基礎設施、信息資源、信息素養、應用服務、網絡安全和保障體系的通用要求,適用于高等學校開展數字校園及智慧校園的規劃、設計、建設和實施。
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是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戰略的要求下,對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業務和校園環境進行數字化建設,支撐各業務開展智能化應用的整體工程。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業務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實現高等學校在信息化條件下育人方式的創新性探索、網絡安全的體系化建設、信息資源的智能化聯通、校園環境的數字化改造、用戶信息素養的適應性發展以及核心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高等學校數字校園是物理校園的數字化轉型和擴展,數字校園應基于校園的具體業務進行流程梳理和實體校園數字化,以提升校園整體的運行效率,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活動順利開展。
高等學校數字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是承載數字校園的基礎和物理形式,一般包括校園網絡、數據中心、校園卡、信息化教學環境、信息化育人環境、虛擬空間環境等,基礎設施為各類信息化應用提供技術、設備和物理環境支持,是數字校園的基礎。